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社会 > 正文
投稿

兰州农村改革探索扶贫新路

2018-07-02 11:52:25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乡黑城村178户村民喜领股权证。村民权新发很自豪:“没想到我也能当上股东。”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黑城村依托永登越国开心农场龙头带动,集中流转土地351亩,村上将100万元财政补助的村集体经济投入新型经营主体,以入股的形式实现红利分红,每年保底收入6万元。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

近年来,兰州市持续推进“三变”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高原夏菜、玫瑰、百合、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集聚效应明显;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同时分3年投入1.5亿元财政资金,设立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变”改革。

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说:“农村‘三变’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农村改革的重头戏,聚焦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利益连接3个重点环节,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

盛夏时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鳞次栉比的大棚内,草莓、青椒等长势旺盛。村民郭晓燕说,以前自己蔬菜种植年收入2万元,自从将土地入股给当地一家农业类公司后,再不用为销路担心了,采摘体验加观光游和年底分红,一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

李家庄村对全村5000亩耕地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村民入股耕地占农业生产区总入股耕地面积的比例确定村民所占股份,承包地按38年期限流转,并按照每亩耕地100元资金进行配股,年终,根据股份份额从农业生产利润中按比分红。前期尚未产生收入前,为保障农户利益不受损失,对农户耕地按照每年每亩土地1000元进行流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

实现村民到居民的转变

李家庄村通过对全村分散的4个自然村的农民宅基地、公共设施区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全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利好政策,新建李家庄社区,实施整村搬迁,让全体村民全部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实现了村民到居民的转变。同时,对整合出的建设用地资源按每户0.4亩折价入股李家庄特色风情小镇,按50年期限流转,年终按股分红。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并作价入股,土地盘活了;让农户就近就地再就业,让全体村民都能分享田园综合体带动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新成果。

榆中县城关镇党委书记许先文介绍说,李家庄村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将整合得到的200亩建设用地作为村集体资产,通过吸收社会资本,进行商业化开发。村集体占15%的股份,803户村民占其余85%的股份,实现了村民变股东、村民变居民。

土地“存银行” 资金变股本

永登县龙泉寺镇的深山里,大涝池村村民在村级大会按上了手印,意味着庄稼地成了村民的股份,年底都能获得分红。

今年,大涝池村成立土地银行信托部,1000亩土地被存进银行,村集体和村民的资源得到整合,各村的财政项目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都作为股金。村上确定永登子山农民种养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入股分红,兜住群众的穷底。

在兰州市,村集体将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农户个人资金、配股资金入股经营主体,按期进行分红。目前市财政安排400万元、榆中县安排400万元、永登县安排140万元,按照1∶1或1∶2比例给农户配股,调动大家参与“三变”改革的积极性。

龙泉寺镇党委书记陈光华介绍说,集体收入的60%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30%用于村民的二次分红,10%分发给贫困户。

兰州市依托“土地银行”兜底,全市土地流转累计达到82.4万亩,流转率达到33.27%,其中百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到51.7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6.3%。

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在皋兰县水阜镇燕儿坪村,20名党员都积极入股。“党员带动大家,寻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燕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磊说。村里通过帮扶资金、社会注资、农户入股等方式建成一个标准化土鸡养殖场,目前土鸡存栏3000多只,收入10万多元。

“三变”改革后,皋兰县57个行政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开办增收项目、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光伏产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14万元。

兰州市财政今年筹措资金1.28亿元,给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少于1万元的“空壳村”补助100万元,给收入5万元以下的补助50万元,给5万元以上的补助10万元,补助资金可参与“三变”改革进行集体分红。

目前,兰州市全市已有3.85万亩土地入股至经营主体,发展农民股东5万多人,辐射带动16782户农户实现增收,其中贫困户2927户;农户获得入股分红860.4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28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2日 19 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江西法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法制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赣ICP备17127807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15 - 2017 江西法制.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97 34971